《功夫》配乐篇——一场怀旧的恋爱

星迷号 2019-05-14 16:58:29
0

周星驰的《功夫》诞生在武侠大片的一个时代。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在好莱坞拿到最佳外语片并且豪夺美国1亿美元的票房,之后张艺谋的《英雄》以及之后的《十面埋伏》在内地均取得了高票房。《功夫》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武侠大片的时代里,除了这些还有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那个武侠大片的黄金年代,《功夫》可以说是一个异类,其他不谈,单从音乐来讲,功夫就足够特立独行了。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原声均为国内著名配乐大师谭盾和享誉世界的大提琴家马友友联手打造,《十面埋伏》原声由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打造……武侠大片伴随的是一片悠扬的大提琴声。而《功夫》里周星驰却和年轻的配乐师黄英华合作,在武侠大片云集的时代,为功夫的配乐谱写了独树一帜的华丽篇章。

《功夫》配乐篇——一场怀旧的恋爱

关于《功夫》配乐的解析:

《功夫》的配乐,主要有四个部分。有民乐、经典西洋音乐、老上海音乐,还有一部分是原创及改编音乐。下面一个个说一下:

一、民乐

说起功夫的音乐,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民乐。在《功夫》中,主要出现了《十面埋伏》、《东海渔歌》、《筝锋》、《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闯将令》、《四川将军令》和《小刀会组曲》、七支民乐。

在电影的接近13分钟,周星驰终于出场了,他狠狠地踩扁足球,骂了一声“仲踢波”之后,他竟然在《十面埋伏》的音乐下霸气出现,这支音乐本来是用在项羽身上的,星爷就算是落魄,也要最拉风的出场。谁料到这么霸气音乐却用在懦弱的小混混身上,周星驰用反差的音乐,营造了一个奇特的氛围,周星驰运用音乐的灵活性,可见一斑。

而《东海渔歌》更是《功夫》中的一个亮点。《东海渔歌》原乐曲有四个部分,分别为“黎明时的海洋”、 “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和“丰收欢乐而归”。《功夫》中主要用了《东海渔歌》的第二部分“渔民出海捕鱼”和第三部分“胜惊涛骇浪”在包租公出场的时候,镜头对猪笼城寨的全貌以及市井风情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展示,此时用了《东海渔歌》的第二部分“渔民出海捕鱼”,音乐配合了猪笼城寨的安静祥和以及市井气息,展示了一个市井中的世外桃源。而第三部分“战胜惊涛骇浪”出现在最后阿星大战斧头帮之时,雄壮激昂的音乐配上阿星举手投足的宗师的风范,真是振奋人心。而在电影的最后,伴随着《东海渔歌》第三部分激昂的旋律,监制导演周星驰、编剧周星驰、主演周星驰的字幕打出来,让人激动地想落泪。

《筝锋》不用说,一定出现在琴魔大战猪笼城寨三大高手之处,而《争锋》中凌厉的杀气更是和情节功夫完美结合。不得不说,周星驰实在太爱民乐了,能把民乐和功夫进行如此天马行空又完美的结合,连杀人都如此艺术和浪漫。

《小刀会组曲》可以称得上是华语电影的经典配乐了。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以及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功夫》、《西游降魔篇》等电影中,《小刀会组曲》都是点睛之笔。而周星驰可以称得上是最会使用《小刀会组曲》的一个导演了,在《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都将《小刀会组曲》用到了最合适最关键的地方。在《功夫》中,《小刀会组曲》不仅在阿星被打的全身骨节经脉尽碎的时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更在破点成蝶的关键时刻画龙点睛。

而《闯将令》也是周星驰喜爱的电影配乐之一,在周星驰不少电影中均出现过。早在1988年周星驰主演电视剧《盖世豪侠》最后一集,《闯将令》就被整段用过,而在《鹿鼎记》、《大内密探零零发》等诸多电影中,《闯将令》也被多次使用。在《功夫》中,这段音乐用在了火云邪神接住了子弹的时候,“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激昂的音乐中,高手对决的豪情尽显。

《四川将军令》用在了三大高手大战斧头帮之时,《英雄们渡过了大渡河》用在包租公包租婆大战火云邪神产生转机用大喇叭之时。两首音乐均完美配合了紧张的气氛、酣畅淋漓的打斗,以及英雄的豪气万丈。

总之,功夫的民乐,主要特点在于激昂。相对于大提琴的悠远,清脆激昂的民乐给人以清爽干净,不拖泥带水,却又激昂振奋的感觉,契合功夫里的打斗场面,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西乐

功夫中的西洋音乐,全部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中主要有《流浪者之歌》和《Sabre Dance》。据周星驰说,《流浪者之歌》是他小的时候星妈特别爱听的音乐。这段和《东海渔歌》一样,是反差非常大的音乐。其中主要出现在阿星和包租婆马路上旋风腿狂奔以及阿星在交通灯逼毒两个部分。很难想象这两段反差极大的音乐竟然是同一支曲子。有人说,阿星与包租婆在街上旋风腿狂奔只不过是兔八哥的现实版罢了,可是这种东西做好更需要技术,做不好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幸运的是,《流浪者之歌》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着轻快的小提琴节奏,周星驰和元秋夸张的表演以及漫画式的背景,令人捧腹大笑。这段场面应该是影史上最经典的场面之一了。而在《功夫》的导评里,周星驰解释了为什么要在交通灯逼毒一段用《流浪者之歌》。他说“有一种凄美的感觉,因为我听到这支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只怪兽,困在一个笼里面,而他自己是不知道的,有一种迷离的感觉,有一种神秘又凄美的感觉,但是因为音乐是很个人化的,还有你知啦,我的艺术成分这么高,你们这些人是不会明白的(大笑)。”

而《Sabre Dance》出现在阿星进入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之前的那里,本来这支曲子是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支舞曲,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本来是轻快的舞曲,被阿星用在了紧张的氛围里面,创造出一种诡异的搞笑氛围。自从《功夫》之后,这支曲子无数次被用在了搞笑而不是轻松的气氛里面,真是冤!这又是一次不协调音乐产生的诡异协调氛围的应用,是星爷的特长。

三、旧上海歌曲

在功夫中,出现过两首旧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音乐,都是龚秋霞的。一首是《莫忘今宵》,一首是《梦中人》。《莫忘今宵》出现在阿珍对着镜子抹红唇的时候,旧上海风情的音乐配上自恋奇葩的抹红唇的动作,简直制造出一种奇葩的笑果。不得不说,周星驰在喜剧方面登峰造极,不仅仅因为他会演喜剧,更因为他知道如何把控喜剧的笑果,此处的音乐配上人物动作,制造除了一种内敛却让人狂笑的幽默。另一首《梦中人》出现在苦力强离开猪笼城寨之时,镜头缓缓移过每一家,猪笼城寨市井百态如胶片一格格放过,对故乡的不舍和依恋,旧上海的风情与市井,水乳交融。

我个人猜测,周星驰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可能是喜欢听这些音乐的,可能很喜欢龚秋霞,而周星驰对老音乐有种情怀。不得不说,旧上海的音乐放在功夫里,那种风情与浪漫,让人沉醉。

四、原创与改编音乐

改编音乐有《只要为你活一天》,而原创音乐有《Kungfu 1》、《Midnight Assassin》、《Night Club Band》、《Casino Fight》、《Realization》和《Buddhist Palm》。此外原声大碟里还有国际版的宣传歌曲《Kungfu fighting》和《The hustle》。

《功夫》中,最出彩的音乐,就是《只要为你活一天》。为刘家昌创作,由黄英华进行了改编。在《功夫》中,《只要为你活一天》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阿星打劫哑女那段,一次是阿星最后与哑女相遇。在阿星打劫哑女时候的音乐用了较多的低音共鸣,音乐的节奏配合情节的发展和周星驰的表演,简直完美到天衣无缝,震撼人心。而最后阿星与哑女相遇,舒缓的萨克斯音乐下,阿星与哑女环绕一圈回到童年,平和宁静却又震撼,就像一个句号,给了《功夫》一个圆满的结局。

《我不入地狱》是《功夫》的原创音乐,在《功夫》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斧头帮琛哥杀了鳄鱼帮老大之后的斧头帮之舞,第二次是琛哥在汽车内被包租婆恐吓头发着火。不得不说,两次使用均为神笔。在斧头帮之舞,这支曲子非常好地配合了斧头帮的嚣张,有种cult感。而与此对应的竟然是琛哥观战被包租婆恐吓头发着火,伴随着一路车内头发着火冒出的烟,竟然还是同一只曲子,展现出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这又是一次由于音乐与情境的反差引起的笑果。

《Kungfu 1》第一次出现在片头,一只蝴蝶飞过群山,展现出功夫二字,充分展现出功夫的高度与气势;而第二次出现在斧头帮二当家率领斧头帮进入猪笼城寨,在最后阿星与火云邪神决斗,斧头帮移动的场面,也出现过。这支曲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而且几乎每次使用都伴随着黑压压的斧头帮。

《Midnight Assassin》这支曲子就是苦力强被夜袭杀死曲子,之后就是《筝锋》了。这段曲子若隐若现中带着凌厉的杀机,配合静谧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恐怖危险暗藏杀机的氛围。

《Night Club Band》在阿星打劫哑女之后被人拽到舞厅的时候,阿星随着音乐舞蹈。这段音乐非常有旧上海夜店的风情。

《Casino Fight》在包租公包租婆赌场大战火云邪神的时候,重重的鼓点带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给人以打斗的紧张感和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Realization》在阿星被火云邪神抛到空中然后重重踩下,还被一拳打到地里。这样的音乐配合场景,使人感到无边的悲怆和震撼。

《Buddhist Palm》在阿星被火云邪神顶到天上顿悟如来神掌,之后一掌打下天崩地裂,宏大的配乐和震撼的如来神掌,真是天作之合,那是真的一种全身都被震撼的感觉。

此外,原声大碟里还有两首国际版宣传歌曲,《Kungfu fighting》是李小龙在好莱坞功夫热潮时期创作的,Carl Douglas演唱的著名歌曲,用在《功夫》中真是恰如其分;而《The Hustle》是原创,浓浓的美国味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是走向了世界的。

关于《功夫》配乐的特点:

总之,《功夫》的配乐,是非常有特点的。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功夫的音乐包括了中乐、西乐、旧上海的歌曲、原创音乐等,音乐风格非常多样化,却一点不混乱。

2.纯粹性。功夫中无论是中乐还是西乐,都是纯粹的,并没有中戏混合起来使用。

3.民乐的使用。功夫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乐的使用了。在其他导演纷纷拥抱大提琴,或者外来请日本的配乐师的时候,星爷却大大发扬了民乐的优点,听起来清脆激昂,清澈干净,一扫大提琴的忧郁,赏心悦目。

4.怀旧。功夫里的音乐,无论是中乐还是西乐,都是经典的老音乐,包括旧上海的老歌曲,都体现出一种怀旧感、市井感和老上海的时代感。

浪漫。我总觉得,周星驰是一个浪漫的人,在功夫中,更是处处体现出了这种浪漫。即便是杀人,都要用非常浪漫的方式和音乐。

6.和情节的高度一致性和超强的节奏性。最典型的是周星驰打劫哑女的《只要为你活一天》,苦力强被杀的《Midnight Assassin》,情节与音乐简直完美结合。

7.完美的改编。《功夫》中的音乐,除了《小刀会序曲》和《闯将令》,几乎大部分音乐都被改编过,其中《东海渔歌》和《流浪者之歌》的改编较为明显,改编之后的音乐,变得更加明快激昂,让人赏心悦目。

8.用音乐制造笑果。喜剧之王周星驰特别擅长用音乐来制造笑果。无论是音乐和环境产生的巨大反差,抑或是依照情境用音乐,对于用音乐制造笑果周星驰驾轻就熟。阿星出场的《十面埋伏》,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Sabre Dance》和琛哥头发被烧时候的《我不入地狱》,是典型用和情境相反的音乐制造笑果。而在包租婆见到斧头帮,飞身跑到楼上钻到被子里用的民乐,以及包租婆追阿星时候的《流浪者之歌》,音乐用得更是恰到好处,让人忍俊不禁。

关于《功夫》配乐的创作:

《功夫》的配乐,是年轻的配乐师黄英华在周星驰的监督下完成的。《功夫》是周星驰最自我的一部电影,而配乐也不例外,他对音乐的要求颇高,控制也非常严格,给了黄英华不少的压力。黄英华说,“等到《功夫》的时候,很多音乐都是他创作的。我也合作过很多香港导演,现在他是最懂音乐的电影导演了。”《功夫》100多分钟的电影配乐,黄英华翻来覆去写了半年,不记得写过多少个版本。但他觉得“这些付出非常值得,周星驰的电影配乐很特别,很多人记得”。

对于《功夫》里的经典粤语片配乐,周星驰曾经说过:“这几首曲,在粤语长片中曾被广泛使用,但除了粤语长片之外,我觉得很少人会认真去用这些音乐。”因此他租用了大会堂,邀请香港中乐团现场演奏,后期又到澳洲的专业录音室进行混音和处理。据周星驰的配乐师黄英华说,“制作《功夫》配乐的时间,比一般电影多六倍。充裕的时间,令配乐的质素和效果更令人满意。”

《功夫》的主题曲是由周星驰作曲和编曲的。周星驰把旋律和音符记在脑里,然后哼给黄英华听,由他把乐谱写出来。编排过程中,他们尝试以多种乐器演奏,务求将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以电影的片尾曲为例,周星驰便比较六种不同的旋律,才决定采用哪一个版本。这种追求,令《功夫》的每一首配乐都达至最高水平。

《功夫》的配乐,完美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无论是到最细的细节,还是到整部周星驰电影,《功夫》的配乐都和情节几乎完全同步。可以说,《功夫》整部电影,就是一支完美的交响乐,其中有柔情,有搞笑,有风情,有怀旧,更有恢弘的气势与激昂的节奏。可以说,功夫的配乐,在整个华语影坛,都是独树一帜的。

《功夫》的配乐,是传统音乐与现代交响乐在特别的时空下迸发出的浪漫火花,也是周星驰的一场怀旧的恋爱。


发表评论

0/2000字
发布
评论区

微信公众号

站长二维码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0-2019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715号

粤ICP备1702767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