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索尼哥伦比亚投资的周星驰新作《功夫》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首映,首映一片好评,不久在IMDB上出现了第一波好评;10月,《功夫》在东京电影节放映,3000张票在3分钟内抢光;2005年1月《功夫》在美国日舞影展放映,头天5场全部告罄。电影节上的火热和好评似乎预示了《功夫》席卷全球的气势。
《功夫》不负众望,最终在大陆以1.7亿人民币的成绩取得大陆票房冠军;在香港以6128万港币的成绩打破了之前由周星驰《少林足球》保持的票房纪录,并占当年香港总票房的四分之一;在台湾以3亿新台币的成绩拿下华语片冠军,仅次于好莱坞电影《后天》;在美国此片最初被限制于七家戏院上演,首一星期则取得共$269,225美元票房。虽然被重新限制成R级影响了票房,但后来加映后,全美国有2,503家戏院播放,取得了$17,104,669元票房,成为该年度北美外语片票房冠军。总的来说,《功夫》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打破了几十个国家的票房纪录和华语片票房纪录,全球取得了共$105,989,111美元票房,夺取当年全球非英文片票房冠军。
而奖项上,《功夫》也是拿了大满贯。在第24届金像奖上,《功夫》获得16项提名,并夺取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奖;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上,《功夫》获得10项提名,并夺取了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在内的5项大奖;周星驰还凭借《功夫》获得中国电影百年最佳导演;此外,《功夫》还获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提名、美国广播电影协会最佳外语片提名、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提名,并获得了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最高奖获奖,事实上,《功夫》共获得海内外22个电影奖项和33项提名,而海外奖项和海外票房一样占了8成以上。
在口碑上,IMDB上获得了7.8分高分;在Metascore上获得了媒体评价的78分;在rottentomato上媒体评论保持了90%的新鲜度,观众评论保持了华语最高的新鲜度,从之前的85%上升到了89%。而在国内,最初《功夫》在豆瓣和时光网上却不是很高,但是前不久豆瓣上评分从7.2分涨到了7.5分;而在时光网上,也前不久从7.1分涨到了7.4分。
但是《功夫》的生命力远远不止这些,《功夫》还问鼎北美DVD销量冠军宝座,截止2007年7月30日,《功夫》的北美DVD销售额超4000万美元。在大陆,《功夫》更是几乎取代了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成为电视台重播之王。《功夫》在各大论坛讨论发酵,在豆瓣和时光两大评论网站上的得分更是日益攀升……
可以说,《功夫》是唯一一部两岸三地票房奖项大满贯,并在全球取得票房奖项口碑最完美的一部电影了。记得有位业内人士说,他印象中,除了李安,华人电影导演里只有周星驰电影不靠行政票房获得商业成功,只有他的电影能成功进入北美商业院线。但是和李安不同的是,周星驰电影在华语地区受欢迎程度是无人可比的,《功夫》不仅在北美和其他海外地区取得骄人成绩,在大中华地区更是拿下大满贯。而从口碑与艺术生命力上讲,《功夫》的口碑不仅在越来越好,而且逐渐发酵引起讨论。不仅在豆瓣和时光网上评分都有所提升,而且重播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功夫》是需要多看才能看出精妙之处的电影。
可以说,从各个角度讲,《功夫》都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堪称华语商业大片的典范。
我想,从《功夫》里,华语电影人应该学到很多东西,如何才能拍出华语的好电影。
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很多中国的电影人,为了打入世界,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无论是搞苦情、悲情,对政治进行批判,抑或拿所谓中国元素博取眼球,都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想象。他们在国际上拿了不少大奖,可是扪心自问,这是中国的吗?这是民族的吗?这些电影,使得外国人对华人都产生了扭曲的印象,以至于他们眼中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的、就是政治黑暗的、就是大红大绿或者村土……可是真正有谁拍出了真正的中国,把中国真正推到世界?是周星驰的《功夫》。无论是电影中纯正激昂的民乐、悠远细腻的老上海音乐,还是浓浓中国味的猪笼城寨、闹市大街、斧头帮大本营,抑或随处可见的中国老的品牌充满时代质感的广告、对联旗袍等各种各样中国元素,整部电影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味,但是它表达地非常细腻自然,并没有拿中国元素作为噱头去博取视觉冲击和哗众取宠。而且电影的核心也没有迎合欧美观众的想法,反而表现出了最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及武学思想。周星驰曾经接受采访时谈及《功夫》时说“我是中国的灵魂,哈哈哈,从来都是。”
二、特效与内容想象力如何结合
周星驰可以说是华语电影特效的领航人物,从1995年《大话西游》《百变星君》尝试特效,到《少林足球》开始大面积使用特效,《功夫》中将特效与功夫的结合、《长江七号》中可爱的七仔、《西游降魔篇》中栩栩如生的鱼妖和猪妖,都显示出周星驰在特效方面的巧妙。周星驰曾说,做特效最重要的还是想象力。而周星驰也是最能将特效与实景结合的电影人了,尤其是他将特效与功夫的结合,更是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我想也许华语电影人在突破特效瓶颈的时候,确实应该仔细揣摩而不是简简单单交给特效公司,更要在想象力以及特效和实景的结合做足功夫,华语电影的特效才能原来越好。
三、电影要真诚
周星驰可以说是华语电影最真诚的电影人了。在他接受柴静《看见》采访时说,“我就是那么认真的嘛,我们做事一定要认真才有希望嘛,是不是?”而周星驰做电影,犹其《功夫》,更是没个细节都自己抓,无论是背景里弹棉花的人,还是包租公头上的发卡,都是他亲自教亲手打理。而《功夫》里的配乐、场景、制作、特效、剧本更是处处显诚意。最重要的是周星驰每部电影的核心都是非常真诚的,并不去故意搞些政治讽刺或者搞基、畸恋虐恋三角恋等去博取眼球搏取奖项。由内而外的真诚,才是最受欢迎,生命力最持久的艺术。
四、电影重在内容,不拼大牌
周星驰电影,除了他一位大牌,几乎从来不去请大牌来坐镇,甚至到了《西游降魔篇》他自己都没有出演反而几乎全部用当时的新人。在《功夫》里,周星驰不仅没有请大牌,反而请很多旧的新的武功高手,像释行宇是正宗少林寺弟子、赵志凌是洪拳宗师、董志华是老香港武打明星、香港四小龙之一的“陈真”梁小龙、元家班的元华元秋,这些人都是真正在功夫上下过工夫的。而这些实打实的武功高手拍出来的质感,远非请大牌拍可以比拟。电影,重在内容,内容真诚,大家就爱看,而当一部电影要用大牌来作为噱头搏取眼球,我们有可能就要怀疑它的质量了。
五、技术上严格要求(每一方面都好一点点)
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时期传媒大学与马云对话,他说电影“每一方面好一点点,就会好很多”。而周星驰的助理也说他“一根针掉到地上都会管”,而在拍摄功夫的时候,开头鳄鱼帮夫人哪只眼睛先掉眼泪周星驰都有严格要求,鳄鱼帮夫人走出差馆一扭一扭也是周星驰特意找了个台子让任斯璐在上面扭,背景中弹棉花的那位是周星驰亲自教的,包租公的发卡也是周星驰亲自打理……周星驰在片场几乎什么都管,而他对音乐、剪辑、摄影上也是要求非常严格,前面讲过我就不多说了。正是每一点都严格要求,每一方面都好一点点,穿做出来的才是非常耐看的精品。
六、博采众长,取大家精髓
在《功夫》中,周星驰博采众长,吸收了东西方各种营养。无论是老旧的粤语残片《如来神掌》、《六指琴魔》还是《马永贞》、《七十二家租客》,以及李小龙的《龙争虎斗》、《闪灵》、《蜘蛛侠》、《Top Hat》、黄玉郎的漫画《龙虎门》、金庸的《神雕侠侣》,还有好莱坞漫画以及自己的作品《少林足球》,周星驰既进行了颠覆又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周星驰并不怕看出致敬,他倒是生怕别人看不出他的致敬。但是他在致敬别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的功夫和武侠世界。可以说周星驰的电影,外壳是博采众长的,但是核心思想却是非常个人的。
七、艺术的才是商业的
周星驰的电影,从来不将艺术和商业分开。他说,他自己拍的电影别人爱看就好,他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的电影。其实我们又何必将艺术和商业如此分开?毕竟一部只表达作者情感的电影没人看懂也是没有多大影响力和意义的。在世界影史里,好看的商业电影都是和艺术分不开的,无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巨作《乱世佳人》,还是《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都是艺术一商业并重的电影,因为没有艺术的滋养,商业片拍出来也不会好看,而没有商业资金的支持,电影行业始终是发展不起来的。而周星驰就是将艺术与商业、将自我表达与讨好大众完美结合。在他的电影里,这些元素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反而可以融合出佳作。周星驰无疑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导演。
八、用最地道的东西做最地道的艺术
周星驰的电影,虽然是将各种元素进行融合,但是他的电影里的每一项元素都非常正宗。无论是清澈激昂的纯民乐,凄美和搞笑的纯西乐,以及直接使用老歌曲,都是非常正宗。而他电影里的老广告海报、人们穿得衣服、各种陈设都非常正宗、具有时代感和质感。然而他却用最正宗的东西营造出一种天马行空的时尚感。也许真正难做的不是混搭,而是如何在电影风格复杂的情况下仍保持原有材料的原汁原味。
九、电影,是一门创意产业
周星驰不仅一次说过,电影是一门创意的产业。不仅从技术上要进行创新,更要从核心上进行创新。周星驰说,做特效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而他也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有限的特效技术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无限多的精彩与可能。而从电影类型上看,周星驰更是每部电影都开辟出一个新的类型:《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颠覆经典之作的喜剧、《大话西游》经典文学上建立的奇幻爱情哲理特效作品、《食神》美食喜剧、《喜剧之王》讲述演员的文艺喜剧、《少林足球》功夫特效体育励志喜剧、《功夫》怀旧功夫武侠特效爱情喜剧片、《长江七号》亲情宠物科幻喜剧、《西游降魔篇》恐怖惊悚魔幻佛理爱情喜剧……周星驰在每部电影中都放入了很多的创意和想法,创作出不同类型的电影。而他每部电影都会有新的想法和核心。创意最难的,是思想上的创意,而周星驰毫无疑问做到了。
十、简单的才是最难做的
在《西游降魔篇》时期周星驰接受采访说“简单有时候最难做到,之前的《大话西游》有两集,我个人就觉得它是复杂的,复杂有复杂的做法,简单有简单的做法,我越做电影创作这一方面,越来越觉得简单不容易。简单里面要求更高,简单也能让观众觉得是好的,简单是更不简单的。”其实电影搞复杂、搞概念并不一定能做出优秀的作品,但是能把简单的东西做好反而是最难的。有时候,复杂并不难,返璞归真反而是一种境界。
其实华语电影从周星驰身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很庆幸华语电影有周星驰,正是他为华语商业大片开辟了道路,指出了华语特效的发展方向,教我们如何才能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为华语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榜样和楷模。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身体力行做出好作品告诉我们的。他并没有多说,只是仍然埋头拍电影,我们期待周星驰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佳作与惊喜,也期待华语电影能像周星驰电影一样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