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奋斗!”很少有电影像《喜剧之王》一样,开篇便“简单粗暴”的告诉观众“我要讲的是什么”。
但这并不妨碍周星驰电影拿到又一个票房冠军。
时隔20年,《喜剧之王》被无数人不厌其烦的解读。
所寻找的是37岁周星驰在那一年的人生总结中,究竟要表达什么!
从影以来,无厘头的风格决定了周星驰在电影中饰演的多是一些小人物。
周氏喜剧路数与其他人迥然不同,是靠人物夸张的表演和各种出人意料的反差达到喜剧效果。
但相对于周星驰其他电影,《喜剧之王》无疑是最具代入感的一部作品。个人认为这是周星驰最好的一部电影。
尽管这部作品的原型并不是周星驰自己,而是一位叫做仙人求的群演,
但这仍旧是周星驰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是千千万万如你我一样小人物的自传电影。
细想之下男主尹天仇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在职场打拼的你我吗?
再次重温《喜剧之王》,有两点感触特别深。
一.尹天仇的悲情执念——“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先看下尹天仇其人。
他好为人师。
可以免费教别人表演。无论这些人是舞女,还是去收保护费,来者不拒。
他胆小怕事。
当“眼镜第”收保护费失败跑向他时,他焦急的躲避生怕牵连自己。
他有强烈的自尊。
尽管生活拮据,但始终西装革履,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当洪爷带着小弟欺负老奶奶时,他肯拿出自己的钱。
他有自己的传统价值观。
当洪爷吹嘘自己是英雄时,他告诉洪爷,“你奶奶把你养大,她才是英雄!”
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但尹天仇又绝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有完全不同于一般人的执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生活中的我们,初入职场谁不是理想满满?
但当遭遇现实无情的连击之后,又有多少人选择了妥协、放弃?
为的是更好的生存!
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把理想变成了一种执念!
尹天仇的执念是我是一个演员。
这个大执念衍生出来的是“导演不喊CUT,就不停止表演”,始终如一的钻研“演员的自我修养”,即便是要去当卧底还要在乎“戏份有没有发挥空间”这些小执念。
而现实是,他是一个连群演都做不好的“死跑龙套的”。
尹天仇扮演神父时要“顽皮的死去”,结果导致整个电影桥段NG。
扮演娟姐替身时,不堪忍受火烧的疼痛转身面对镜头,让剧组又一次弃用。
所以就连场务都对着他说“你是一坨屎,命比蚁便宜”。
达叔的这句话是屎捞人中的一句歌词。
屎捞人算是《喜剧之王》借用的一个流行元素。
在90年代谢立文曾创作了很流行的一套漫画丛书——屎捞人的故事,还曾在内地出版发行。
《喜剧之王》曾多次出现屎捞人的画面,比如张柏芝初次登场的广告牌上就有关于屎捞人的广告语。
所以片尾的致谢名单中还出现谢立文的名字。
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流行元素呢?这与通常周星驰电影中的屎尿屁无关。
是因为屎捞人这个形象与电影主题高度契合:
《明报》曾评论《屎捞人》这个漫画故事,包含了悲情、壮志、浪漫情怀、自嘲式的喜剧感与荒谬感。
这更容易让观众找到共鸣点。
执念一旦与其所表现的能力不匹配,与所处的环境不相宜,长时间得不到认可,当别人指着鼻子对你说“吃这碗饭你不配”时,便变成一种悲情。
而这一切恰恰映射了周星驰的现实经历。
我们知道,周星驰在三次艺考失败时,宁可托人上夜校也要坚持。
坚持成为一名演员。
当陪他报考的梁朝伟都已经在演艺圈大红大紫时,他的事业还一无所有获,用了6年时间才稍有起色,
心情可想而知。
即便是后来大红大紫,创造周星驰年的票房奇迹,但在内心里,他仍然看重电影人的认可。
那时的周星驰因为《霹雳先锋》得了金像奖得过最佳男配角提名,但始终与金像奖影帝无缘。
或许,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也是他最想和观众、评委说的吧!
在这部半生总结的电影中,周星驰的表演趋于沉静。
虽然还有大量的无厘头桥段,但微表情和眼神戏史无前例的多。
而且道具的运用颇费心思。
镜子代表着对自我的审视,两场照镜子的戏,心情不同,表情各异,逐渐变化很好的与人物情境相契合;
《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代表着“我是一个演员”的理想。
剧本代表着梦想成真的希望,当剧组要收回剧本,尹天仇拒不撒手的特写甚至让人潸然泪下。
其实,这部电影的爱情戏虽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但我感觉最经典的桥段反而是:
尹天仇成为男主角一始一终的两场戏。
当得知成为娟姐新戏的男主角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是如释重负的叹气,然后眼里微泛泪光,这种处理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如果面露狂喜反而落入俗套了。
当得知失去男主的位置时,那种失魂落魄的表情加上上面提到的处理方式,直击人心!
片中尹天仇在经历一番不能NG的枪战戏后,回到街坊剧场排练《雷雨》时说
“其实对于演戏我没有什么天分,还是做个观众比较好”
很多人认为是尹天仇终于认清自己。
但在我看来,回顾整部电影中周星驰的表演,这更像是周星驰的自嘲和不满。
二.周星驰的星月童话—初恋情结
周星驰很善于将梦境带入电影。《喜剧之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部梦幻般美好的童话式爱情。
尽管爱情的主角是一个“死跑龙套的”和一个舞女。
但这丝毫不影响爱的纯洁,不亚于王子与公主。
在爱情戏部分,《喜剧之王》运用了大量的跳跃、闪回、平行蒙太奇等处理方式,视觉、情感上极具冲击力。
先看第12分钟张柏芝广告牌下的出场,学生装的柳飘飘青春活力,清纯如水如画一般展现给观众。
5秒的定格画面后,下一镜是浓妆艳抹的舞女柳飘飘在排练扮学生接待老板。
强烈的反差给观众以好奇,牵着观众往下走。
提起印有《喜剧之王》的广告牌,我不禁有一种想法
自柳飘飘出场后,这以后发生的一切
是不是尹天仇写的一个剧本或者幻想呢?
很多人觉得后面的卧底戏过于突兀,
这是因为由于档期的原因周星驰临时修改剧本的缘故。
原剧本是一场排练大型戏剧获得成功的戏。
即便如原剧本一样,这一切都是一个剧本也有可能
试想一下,这部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喜剧之王》呢?
尹天仇只是个群演与喜剧毫不沾边,
即便成名了也称不上喜剧之王。
如果解释为尹天仇看到了广告牌下的柳飘飘,将广告牌和柳飘飘联系到一起,
创作了一个喜剧之王的剧本是不是就能够说的通?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
说回尹天仇和柳飘飘的爱情故事。
柳飘飘边回答尹天仇的问题,边回想自己的渣男初恋这场戏
柳飘飘因拒绝龙少爷被打,同时尹天仇和娟姐翩翩起舞这场戏
都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处理,画面简洁,剪辑毫不拖沓。
简单明了的交代前因后果,又形成了强烈的画面对比,情感冲击。
在对尹天仇、柳飘飘、娟姐三人的感情处理上,同样简洁明快,绝不拖泥带水。
当柳飘飘不愿放弃错过就不会重来的机会,问出那句“你说过养我是不是真的”,
尹天仇回答“是啊”,此时的镜头转换,三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轮流切换。
柳飘飘和尹天仇的爱情终成正果的喜悦,和娟姐的失落形成反差,也为三人的感情划完一个段落。
《喜剧之王》的感情戏刻画足够细腻,设计了足够多的桥段,成就了很多经典的片段。
当然,最触及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的还是那句“我养你”。
一句“我养你”和《大话西游》中的“爱你一万年”一样成为周星驰电影最经典的爱情台词。
也使这段爱情如星月童话般美好。
其实,回过头来看。
这部电影同样反映了周星驰的另一个执念,初恋情结。
虽然在罗慧娟之后,周星驰又有几个女友。
但在他心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罗慧娟。
甚至在她去世后,言及生死。
患难与共于微末之时的初恋显然更加让人难以释怀。
所以会在影片中通过尹天仇之口说出,初恋是最美好的。
而尹天仇和柳飘飘不是初恋胜似初恋的感情,同样美好。
大家可以通过周星驰粉丝网微信公众号“星迷号”底部菜单浏览网站内容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