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是一种文化,应该只有极少数人会赞同,而这个极少数指的就是这些辛辛苦苦的星迷,或者某些个别的具有学术权威的文化人。但毕竟还是有这样一小批人的存在。真该好好庆祝一下。
其实,在好几年前已经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厘头文化。听起来还真有点无厘头。但这是一种不能搬上台面上来讲的东西。自然引不起人的共鸣。虽然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他的电影,说他的经典对白,谈他电影中的某些细节,但对其人来讲,太少引起人的思考。辛苦努力了十几年,在香港影视业最冷,最低潮的时候能不断推出一系列的喜剧电影,获得票房上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让全中国人都对影视业充满信心的他,除了得到电影观众在电影院里面的狂笑声之外,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及权威机构又给了他什么呢,什么金像奖,一次又一次的至他于不顾,而对于一些重宣传,重炒作,重投资额,甚至是外观性的东西却是爱不释手。试问,公证心何在?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有什么奖才能评价一个演员,也不是说没有这些玩意的认可,他就不是一个好演员,各位观众,谁能说出不喜欢他的理由,让我们这些星迷心服口服,曾经有人说,周星驰这个人完全是一个庸俗的"痦"子。这个"痦"字说得好,而能痦到这个程度的人有几个,能痦到那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人又有几个,能痦出一种文化的演员又有谁,能放下自己,展示出人世间各种真实丑陋感动情义的还有谁可以做到?这些难道都不是真的吗?说他庸俗,无非是电影里一些搞笑的三级动作,但周电影里面的只是一个脱裤子的搞笑动作,比起那些直接脱光了往床上钻的情节,哪个更庸俗?比起那些一本正经说伦理道德,却根本不懂什么叫"道"的人来,这种"庸"反而更"雅",所谓的"庸",似乎联系到《中庸》里面的庸更合适: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一个诚字是周星驰电影的最真实的描述。所有这一切,哪些不是现实生活的点滴,哪些不是来源于生活。这是电影灵魂最基本的概念,这才是可以称之为有生命的艺术,这才是一个导演一个演员最需要表达的思想。
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周星驰始终都是一个小人物,一个不断努力,为自己理想奋斗的小角色,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活在自己的思想里,不被人左右,也不被人同化。始终有自己的特色,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能带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始终可以让大众都接受并领悟。
很多人看周电影只觉得好笑,而其实如果用心去体会,会让人掉泪。就拿大话来说:一个山贼,本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也有自己喜欢的晶晶姑娘,却被命运安排是孙悟空转世,注定了要陪唐僧西天取经,注定要舍弃爱情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做的大事业。而在最后一个画面中:他抱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看到自己的背景,说了一句:好似一只狗!这句话却是意味深长啊。不知有几人明!这就是大部份人人生的安排与注定,似乎不可改变。但在电影里,另一个形式的他却完成了自己想要走的路。是无奈还是庆幸。只有观众自己能明白了。
喜欢周星驰,并不是一时的感触,也不能神经质的发泄,而是许许多多真诚的感动,感谢,钦佩,祝福汇集而成的情感小溪,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
偶尔看周星驰的照片,头上白发斑斑。其实并不老啊。很是心痛,心痛得泪在心脏血管里翻腾!为了等他的消息,好难啊,为了一部经典,多少努力。三年的寂静,三年的等待,带给大家一部<<功夫>>,等他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沧桑尽显。这比起香港快餐式的影视业,已经是一个梦幻似的奇迹。大家又一次认同了。除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之外,观众的喜欢才是他最想得到的。他应该可以开怀了。
有一句评论文化人的古句:"著得一部新书,可称万世宏功;注得一部古书,可算千秋大业",而我们的周星驰先生,给了大家这么多的经典影视,不敢说可以流芳千古,最起码可以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人。而这种文化的精髓,个人认为,那是那个字:诚!没有做作,没有遮掩,做一个最起码的平凡人。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