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些年,不是没想过认真谈一段感情,亦非没遇到过真正动心的人。可自我退缩成习惯,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这真不是在矫情,外证到内证的结论是确实没有自立的安全感。而又有谁愿意花时间去懂你?无数次自责过,谩骂自己没长大,只是,这个空档期的确很要命。偶尔逢场作戏,都好像是掏空了自己。再到后来,还不如一个人清净。
那些爱到至死方休的缠绵悱恻仿佛永远和我隔了一万年之久。就算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的自然发展,一不小心就流向了别处。朋友们安慰我说,对的人也需要对的时候。我认。然而,也得承认,我始终懵懂,爱情到底为何物?
2007年,在电影院看了李安的《色戒》。不明白王佳芝为什么放弃了事业抛弃了理想甚至赔上性命也要放走易先生。朋友玩笑说是因为那颗鹅卵石大小的钻戒。后来找来张爱玲的原著读了,又偷偷下载了完整版,方才明白,那一场又一场的爱,是从一开始身体上的诱慢慢钻进了两人的灵,再到魂魄相合,也不过如此。
尔后,又欣赏希区柯克的《迷魂记》,同样的痴情同样的悲惨结局使我不禁唏嘘女人的遭遇。金·诺瓦克行骗成功后恢复常人的身份,本可以过上安然无忧的生活,偏偏再遇上被利用的侦探詹姆斯。而詹姆斯却依旧沉浸于过去的爱恋中,一遍又一遍要求金·诺瓦克继续扮演原先的角色,直至他发现并确定金·诺瓦克的秘密。最后金·诺瓦克含着羞愧悔恨跳楼自尽。
《色戒》也好,《迷魂记》也罢,人的感情若是到了骨子里,别人如何怜惜又如何折磨,他们都愿意一头扎进去。这样不管不顾得直教人慨叹不已。我想,这兴许就是自己一直所寻找的解释。爱情,不是人体内部的化学反应,亦非文字上简单描述的爱恨情仇。它需要时间,需要彼此互动的过程。《色戒》的王佳芝,《迷魂记》的朱迪,她们起初是在演戏假装爱一个不该爱的人,可整个戏局是真实不虚的,连同感情也在里面催化。若不计较结局,她们算是轰轰烈烈了一场,大概,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所以,若干年以后,似乎是醍醐灌顶般领悟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或者说是周星驰和朱茵的纠葛。
二十年前的周星驰和朱茵真算是男才女貌。可戏里戏外的一对璧人始终逃不出那个结局。一眨眼的功夫不带任何情绪,二十年后,男的依旧孤家寡人,女的却已为他人生娃。他们说,周星驰在片场是暴君,连合作多年的吴孟达都不欢而散。我不晓得,他的温柔是不是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留给了爱人。可惜木已成舟。而我看到的知道的也是有限。唯有二十年后的一部《西游降魔篇》让我知晓了周星驰的这段曾经沧海难为水。
按理说,《大话西游》已经是拍到了极致,难以再续,特别是下部着重刻画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感情线使得无数痴男怨女臣服于那一万年的誓言。可为何周星驰不做声不做气地埋头四年又亲自拍了一部《西游降魔篇》呢?前因后果的串联起来,我想,我们和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一样在看过成片以后,也只能多感叹一遍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此之外呢?细究起来,《西游降魔篇》中段小姐如此钟爱陈玄奘,怎么想都觉得唐突。电影没有交代明白这爱何时来再如何情深。是一见钟情吧,太觉肤浅。是周星驰的个人缅怀吧,又自作多情。爱情就算说不清道不明,也得有个一来二去的起承转合。没有这么个因,后面段小姐爱到奋不顾身的果便显得廉价。我知道,她一时意气撕烂了《儿歌三百首》后又会粘贴回去。我知道,他历经她的死别后肯定会顿悟成佛收服孙先生。我也知道,文章演的就是周星驰本人,而舒淇其实演的是朱茵。我还知道,那是周星驰自己在慨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些情理和意料之中的亦都会是削弱两人情感力度的缘由。可偏偏一响起《一生所爱》的调子,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泪眼婆娑。
周星驰赢了。他赢了时光对一个人的雕琢,赢了光阴对另一个人的打磨。他赢了这二十年间包括观众在内所有人的物是人非,甚至可以赢了一部电影该有的票房鲜花鸡蛋和口水。但是,他也输了,输了一个真正爱他的人,输了本该有的妻子与长相厮守。电影里挽回不了,是因为陈玄奘有更伟大的使命,他是大僧,取回佛经翻译成汉文造福我等凡人。电影外挽回不了,是因为周星驰依旧陷在红尘中,限于他的小世界,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
米筝曾在《反骨》里,借孙月亮的口说:“天意最喜捉弄世间万物。它高高在上,编排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你不能反抗,只能匍匐在地向它祈求。而它却甚少理会你的祈求。你只能继续以卑微的姿态祈求,然后终于在漫天风沙中被掩埋,又有人跪在你的身上继续祈求。天意从不缺少信徒,就像时光总会流逝,都是那样顺理成章的事情。世道轮回,前赴后继,络绎不绝,理所当然,不停不歇。”
而如今,重听一曲《一生所爱》,卢冠廷的唱词仍然直勾人心摄我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