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性即针对性——冲突双方一言一行的针对性,方向感。周星驰的电影,有着一目了然的对战双方,甲方与乙方进行着猛烈的拉锯战,你一来,我一往:我的下一句话,一定是针对你上一句话顶回去,我的下一个行动,一定是针对你上一个行动,"办的就是你",由此观众非常容易带入。甲乙双方沿着作战轴线,来回较力,这种模式是主流叙事的万年法宝,符合人类普遍的观战心理与接受习惯。周氏喜剧对这种模式严格得近乎迂腐地遵照,不允许一分钟的绵软,人物永远是绷紧着弦在双向拉锯,从第一个行动开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反应链条,贯穿全集,这也保证了周星驰电影分分秒秒的精彩。以下从各个方面说明,周氏电影的针对性与方向感。
(一)镜头语言的指向性。商业片都如此,但是星爷电影格外明显,这些镜头的比重几乎占据全篇。
1.双人镜头——两股力量的对冲,较量。
2.在轴线正中的主观镜头正反打。
以及长焦正反打,画幅分割点完全相同,如下图:
3.移近镜头的正反打,双力对冲,冲突明显。
(二)剧情本身的指向性。
1.力量轴线的顺逆。很简单,你说什么我就反对什么,赤裸裸的,不解释,直接顶回去。譬如,你要这样,我不这样!你要那样,我不那样!下图的人物举止是星爷电影常见,不多解释,重复对方的话,直接打回去,当然星爷自己说过,所有演员其实都是他自己,那自然所有的语言习惯,和台词,虽然有刻意修饰出不同,还是难掩星爷附体的感觉。
2.盯住一点,死活不放,矢志不渝。这样的搞法很带劲,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有效办法之一,我们谁不是潜在一颗跟人来劲杠上的心呢。下图中,两股力量的对冲非常显著,一个样这样,一个不这样,一个挑衅,一个回避。
台词上不多说,只重复,不依不饶:
盯住一点,不顾其他,骂个不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以上是台词版,下面是行为版,总之就是死磕。倒下了,再站起,倒下了,再站起,除非被打死;或者你不要我这样,我偏要这样,你不要,我偏要,你不要,我偏要;或者奋不顾身,眼中只有一个目标;再则对着背影吼,人都走了还对着背影吼,脑袋跟着被骂的人转,盯住一点骂如泉涌。
3.顶真顺延结构。什么叫顶真?就是下面接着上面,总会重复一下上面的话。譬如毛太祖的词“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周星驰电影台词对话都这样。譬如,
甲说了A,
乙问为什么会有A呢,
甲说因为有B,
乙问为什么有B呢,
甲说因为有C,
乙又问为什么有C呢,
甲说有D……
有问必答,因果显著,对答如流,这是周星驰电影台词的特点。很流畅,也很抓眼球。例如《喜剧之王》台词
“为什么总是针对我?”
“你想知道为什么?”
“我是想知道为什么!”
“因为你没资格吃这盒饭!”
再如《大内密探》
“你身上怎么会有香味啊”
“因为我买了胭脂水粉送给你”
“你为什么要买胭脂水粉送给我呢”
“因为你生日嘛”
以下是每部周星驰电影中的顶真顺延结构举例:
指向性,是为了让观众入戏,入戏之后当然不希望观众出戏,那么什么问题会导致观众出戏呢?——不流畅,梗塞。于是引出下一个主题——周星驰电影的流畅性,为了让观众保持住入戏。
【本文作者向简(曾用名:重耳),任何部分或整体的图文转载,请注明链接出处,据为己有的挪用将被追究!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3560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