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的一般喜剧手法,包括错位,扮丑的配角集团,煞有介事地装疯卖傻,慢动作混剪等方面。以下逐一简要介绍。
(一) 错位——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或许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讽刺)。
1 身份的名、实错位、例如,先渲染高手的架势,响亮的名号,但其实一击便倒;或看起来很差,弱小的傻帽儿,却实力爆强,出手惊艳四座;或明显的丑人、小丑、歪瓜裂枣,但正儿八经地冠以“美女”“黑社会大哥”等响当当的名号。这是很浅显的喜剧方法,略图。
2 瓜田李下。通过形式附会,故意造成误会,也就是俗话说的“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粑粑也是粑粑了。” 跳到黄河里也解释不清,由此产生喜感。如下图。
2 不同范畴的错位(不同层次的嫁接)。问题和回答形式上看起来是对应的,但其实不在一个层面上,驴唇不对马嘴。譬如抽象问题具体回答,具体问题抽象回答,严肃问题搞笑回答。如下图。
3 交换。例如,甲方与乙方的服装、身份、功能的交换;或情绪的交换,明明很感人时,突然滑稽拆台;或应该哭的事情却在笑。
(二)丑态百出(丑角集团作为背景或捧哏),怎么出洋相怎么来,穷形尽相,不一而足。
(三)煞有介事地装疯卖傻。其实也是错位,非常明显的傻×行为,故意弄得一眼看穿,极其浅显,但剧中人物就是很严肃的全套做完,这种内容的傻缺和人物的严肃认真,形成反差,喜感顿出。如下图。
(四)自己也笑,戏外合一。有些时候甚至把NG作为一种笑果也剪进去。好笑的一方自己也笑,是双重的喜剧效果。
(五)慢动作。将各方的慢动作剪辑在一起,创造累积的喜感;或者将瞬间或普通的动作无限放慢,无限夸大,故作姿态。如下图。
[本文作者向简(曾用名:重耳),任何部分或整体的转载请注明链接出处,据为己有的挪用将被追究!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37594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