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缝连接。
在形式上和逻辑上,保证每场戏,每节戏,无缝连接。断点之间,用相同的形式连接,让观众感觉不到转场,或情节话题转移。
1 形式上的无缝连接
2 逻辑上的无缝连接。
还有那些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商业片常规,截图不太好表现,故略。形式上的无缝连接可以简化成下图,连接处首位形式相同,不露痕迹:
(二) 环环相扣。
在剧情设计上,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如图。
(三) 一张一弛。
这是周星驰电影与其他电影最大的不同,星爷费尽心思都在制作节奏感,这是他的电影非常像漫画的原因之一,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而不是平铺直叙的随便一个什么批片。
(四) 少即是多
不流连,不恋战,任何感情,任何渲染,都是见好就收,情节不断往前推进。前章介绍过,星爷的电影是福祸间来回变化的电影,无变化不电影,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变。就算是再搞笑的桥段,再感人的情节,导演都在“可以有”的长度之前就掐断了。想必他深知,少即是多,提前结束,你会永远惦着,反之如果老搞老搞,则会让人腻歪。节奏控制与叙事程式,在同类商业娱乐片中,无人跟星爷比。而如今大多数院线娱乐片之差劲与鄙陋,其幼稚鄙陋之一就是——老搞老搞。咏叹的时间如果太长,则会让观众出戏,并且不屑;咏叹的时间如果太短,就被观众直接忽略,而如果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关键情绪点,就很可惜。所以时间的长度要控制得刚刚好。这个短和长的辩证,快和慢的交替,抑扬顿挫地节奏感,是星爷最在乎的东西。如图。
(五) 存在即有用
没有任何一个搞笑的点是自己跳出来的,每一个环节,都老老实实地嵌在故事情节的大链条之中,为链条服务。也就是说,搞笑不是故事停下来不讲了,专门搞笑一下,而是带戏出场,为戏而生。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服务,保证流畅,通顺。以如下简图打个比方,如果把星爷作品比喻成一个三幕起伏的链条,那么这些链条是环环相扣,互相有用的:
每一个环节的存在,首位作用是推动故事脉络,为总体目标服务,这个目的达到了以后,才再谈自己的特殊性。上图中,链条的深灰色部分,假设是搞笑幽默的部分,或者星爷自己有特点,夹带“私货”的部分,譬如他对李小龙的崇拜等等,那么这个深灰色的部分一定不是自己跳出去独立成章的,而是高度融合在整体链条中的一部分,承上启下,为总体路线服务。浅灰色的虚线,是观众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与性格特点,脑补出来的感慨,或者联想,但并非无中生有,也是延长了故事某个环节中的走向趋势,这个可以有,但是!星爷首先做好的,是把起码的故事讲好,至于你观众脑补不脑补,感慨不感慨,那是bonus。 那么,与之对应的,糟糕的商业片,是相反的,如下图:
黑色直线部分(就是第一幅图中的浅灰色虚线部分)是编导替观众脑补的内容,他直接拍出来了,让人触目惊心,具体表现比如通过台词把导演的意思或哲学观大段大段地背诵,前后不着调;深灰色部分是导演自己的特色,譬如幽默桥段,或者其他特点,完全跳出去独立成章了,突兀、丑,而这可以美其名曰“才华”“个性”。然而,只要是生理健康、教育良好的自由个体,人人都有这些灵魂才华,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此文谈的是主流故事片的常理,换句话说,就是你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接受习惯的叙事调调。回到上图,浅灰色虚线部分,是导演自欺欺人、同时一厢情愿希望观众脑补的情节脉络,只有这样,他的故事才是完整的,但是这他都没有拍出来,需要观众自己去想。也就是说,这个图是与前面星爷电影的图完全相反的败图。一个健康茁壮的荧幕故事,一定是指向性非常明显,力度非常集中的,就跟过山车一样,一气呵成,指向最后不可逆转的、无可争议的结局。不是不能有多义,但那是第二位的,这里有一个主次先后的问题,也就是星爷说的——先把基本的东西做好(恰恰很难),再去谈抽象、感慨、联想;而不是反之,但反面的情况就是如今华语片败笔的最常见情况。然而事后解释为“艺术”,这完全是狡猾的,鄙陋的解释。于是有人会用文艺片等小众电影来驳斥,文艺片当然可以跟娱乐片平分秋色,但初衷不同,文艺片的大师们初衷想拍的就是那样边缘化的东西,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拍什么,而不是一心冲着钱去的商业片导演们,因为基本功不及格,就把拍砸了的商业片解释为“文艺片”,这是自欺欺人,而且丑陋。
在让观众好懂,入戏,保持住入戏后,看完影片,还要让观众不反水,不回过头来怀疑,这就涉及到人物情节安排的原因充分,谨慎设置,一路铺垫,颠扑不灭,不容置疑。
[本文作者向简(曾用名:重耳),任何部分或整体的转载请注明链接出处,据为己有的挪用将被追究!本文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37595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