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星迷号 2019-06-27 15:54:12
0

(六)必然性

A 来龙去脉,理所当然。

人物都有过去,以点带面,几笔拖出,点到为止,后味无穷,为人物创造充分动机,使每一个人物动作变得非常必然。因果的渠道非常“窄”,指向性明显,很集中(与文艺片的多义性相反),换句话说,这件事非发生不可,没别的可能。如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人物过去现在的联系,寥寥几笔,简单勾勒,前因后果立刻顺理成章

再譬如《功夫》,导演借龅牙珍之口替观众问道“你们要是早出手,他们也不会死了”,然后包租公包租婆回答,自己的儿子当年因比武被人打死,于是他们发誓再也不显露武功。

B、提前铺垫,成长蜕变。

物极必反,大起大落,生死回转,这些东西如果不事先交代好,如果不一路小心铺垫,那么,就会给人想当然的感觉,很多失败的娱乐片就是这样触怒观众的。对此星爷的纯熟商业片技法,把观众安顿得很好。见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预先植入概念,一路铺垫,稳扎稳打。      

C、陌生元素先埋伏笔,再来之时,效果才会出来。

比如《功夫》里的招手元素,有了第一出,后一出观众才会担心,因为已经误导观众往递枪上想,分晓出来时,观众才会有虚惊一场的精彩感,前提时要把转折的原因想好,包装好,否则会激怒观众: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功夫》陌生元素出现两次,一次正着来,一次反着来。

再如《喜剧之王》里,第二次夹腿是想制造幽默,兼具心酸与幽默;但如果夹腿这个动作在尹天仇与柳飘飘感情升级的那晚突然出现,就让人摸不着头脑,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会显得拙劣。如果之前先铺垫一下呢,就会变得圆润自然——那是柳飘飘的职业病。需要注意的是,笨拙的编剧,虽然知道要提前铺垫,但会铺垫得非常生硬,为了铺垫而铺垫,生生提前安插进去,优秀的电影秉着“互为有用”原则,即铺垫的行为也是自然的,随着剧情的大部队走,步调整齐,为大部队服务。比如柳飘飘夹腿的第一次出现,是因为不懂得“初恋”的表演法,来找尹天仇学戏,这时出现夹腿就很正常。见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喜剧之王》陌生元素出现两次,一次引入概念,一次增添情节厚度  

(七)既易懂,又浑厚。

A 、动作化(物化/比喻)

爱是抽象的,心酸也是抽象的,渴望、难过、痴情、痛悔都是抽象的,烂片会让这些抽象的情绪用抽象的台词说出来,通过剧中人物欠打的嘴。但星爷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前面已讲过,星爷总是把这些商业片最基本的东西做得非常好。钟道隆说,基本功管一辈子,就这个意思。见下图:

图片5.png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食》《降》《长江》《少林》《功夫》《大内》《喜》——物象化   

 B、潜在和表象两个文本

没有人说话是直抒胸臆的,都有言下之意,与弦外之音。也就是说,任何一句台词,都不仅仅是这句台词本身。一个表文本下面,一定隐藏着一个潜文本。见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喜剧之王的另有所指——“我在说眼睛干不干的事吗”(《降魔》)

再如《功夫》,周赶林子聪走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说的,对那个他讨厌的自己,那个让他无法面对黄圣依的——变坏了的自己,烂泥扶不上墙的自己: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功夫》,周骂林的每一句话,都是在骂心里的另一个自己。

这种另有所指的方法,星爷还在《降魔篇》中借黄渤之口自嘲了一番:当孙悟空描述自己杀了三天三夜,眼睛都没眨一下时,玄奘问,不眨眼、眼睛不会干吗,孙气得大叫:“我是在说我眼睛干不干的问题吗?!”(显然他是在说他震慑天庭让人害怕的武功)

C、不认

人物都是表里不一,反着来。这既是现实中的情况,也使影片免于尴尬、恶俗与肉麻。如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面对浓情,选择背对,中断就是悠长,少即是多。

试想,如果苏灿回过头哭丧着脸与张敏相认;如果柳飘飘泪如雨下地抱住尹天仇;如果周颤抖着手接过甜甜圈,搂着黄说“啊,我记得你了!”;如果小迪扑在袁老师怀中尽情地享受着袁老师的安慰;如果玄奘接过拼回的《儿歌三百首》,感动地一把搂住段小姐;那么,这个场景将是多么矫情,多么让人不屑,多么“淡出个鸟来”啊。《少林足球》中,星仔找阿梅要回鞋子,阿梅说丢了,因之前确实有丢到垃圾桶的镜头,观众会信以为真(影片诱导得很成功),那么当星仔失落转身离去时,阿梅突然叫住他,此时的力度就会因为之前的回绝而变得强有力,这时阿梅说:“破的没有,补好的有一双,你要不要?”,接着阳光下一双补过的鞋子扔给星仔。这场戏就变得非常好看还感人。所以一定要反着来,如果在星仔要鞋子时,阿梅说:“看,我给你补好了”,接着拿出鞋子,这场戏就立马变烂了。

再如《喜剧之王》与《长江七号》,深爱对方的人都在冲对方吼着: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喜剧之王》《长江七号》,凶狠的表面,深爱的里面。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如果李飘飘深情地说“担心死我了,看,我给你织了件毛衣呢亲爱的”;如果周父满脸慈祥地给小迪补着衣服,那么,这两个场景就是可以删掉的场景,因为,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没有“弹药”,没有流向。既不真实,也不符合人物性格(譬如柳飘飘泼辣的风尘气)。

在伤心的时候搞笑(转向,打住),比在伤心的时候放任伤心,相反自然十倍。如果是真的感动点,那么转而搞笑,是一种有骨气的高明做法,如果是为了剧情解释得通而制造的应付差事的伤心点,那么搞笑一下,可以避免尴尬和矫情(如《功夫》)。见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克制、聪明、有骨气的方法,是在悲伤时转移。

作为一部商业娱乐片,任何一个流向,一定不能放任,一定要截住,转向,造成起伏,否则,必然烂片。比如《白蛇传说》,两个人揪住一种情感腻歪啊,咏叹啊,没有情节了,没有方向了,停住,大家来围观编导的没有才华可以没有到什么地步。白娘子:“我还想听你说那段话”,许仙:“好,我说,在万世的轮回中,只为遇见你……××××”,再切回白娘子让人不想看到的泪眼,和如愿以偿的倾听——shit!(作为编剧的曾谨昌也参与过星爷的多部电影,由此恰巧可看出星爷在其电影中的创作比重有多大。)

(八)并非无厘头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周的搞笑是非常有章法的,换句话说,前期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不知道多么刻意。制作时的每一丝认真与刻意,换来的是观影时每一帧的流畅与轻松。说星爷是乱七八糟瞎搞的人,根本不懂星爷电影,也不懂喜剧。搞笑并非开朗,夸张并非乐观,任何有趣都蕴含着恶毒(王小波语)。喜剧家在生活中并不都是轻松幽默,但这种错位感恰是星爷魅力所在(也符合上文讲到的人物都“反着来”的规律)。挖苦和讽刺的动力,往往是源于对现世的极大不满、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一个惯于不满的人(有要求的人,善于提要求的人),又怎么会是真正easy的呢。

A、穷形尽相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食》《少林》《降》《功》《长》《国》《大内》《行运》《喜》    

B、顺杆爬——“你要是嫌菜不够咸,我就放进半瓶盐!”

a “你吩咐,我照办”(《九品芝麻官》语),可以是搞笑,也可以是悲伤。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当场兑现,比你要求的还多,噎死你,让你没话说。

  b、“凡事啊,都要尽力而为”(《破坏之王》黄一飞语)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九品》《大内密探》《长江七号》,把一个特点无限夸张

也许有人会说,星爷电影不都是反着来吗,既是逆向的,怎么会“顺杆爬呢”?这是因为提要求的人,提出的要求是明显不可能的,他默认的是听者不会这么做。但如果听者真这么做了,其实是顶回去,“噎”了提要求的人一下。这样的心理机制根本不是什么无厘头,而是存在于寻常巷陌中。譬如群众演员对执行导演说,这么点钱我往这泥坑里一趴就是半天,你趴试试,执行导演说,你在哪个坑趴的,我来趴(其实是呛起来了,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再譬如一位父亲说:“这是好事,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儿子说:“你去通知啊!楼上楼下去说,挨家挨户敲门跟别人说去啊!”——这就是顺杆爬的心理模式,其实儿子表达的是对父亲说法的不同意,或者是看不惯。吃饭的如果老嫌菜太淡,做饭的就索性放半瓶子盐进去。就这么个意思。哪一点是无厘头呢。

c、揪住不放。

一个梗出现之后,隔会再出现,还是那样,产生一种反差(因为通常的逻辑是不会老那样)。

一步三回头的笑点,之后还要来。

C、逆向铺垫

这个思维方式跟顺杆爬相反——“你以为是这样吧,呵!我告诉你,不是!不是!不是!你给我看清楚了!就——不——是!” 譬如,问:“你昨晚能睡得着吗?”(潜台词是你肯定睡不着,譬如发生了某件严重的事情),答:“倒床就着,鼾声如雷!” 

欲造一个笑果,先做一个铺垫,事件出双入对,相反相成,先把你引向一个错的预想,结果却相反,出乎意料,因而产生魅力。

a、反差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落差造成的惊心(喜感)

b、当场推翻你——“世事难预料!”(《大内密探》罗家英语)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怕什么来什么,当场推翻你。

c、分切。b镜头与剪辑安排有先后,故意误导你,然后推出结果。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大内密探》《九品》《功夫》,镜头分切,产生误解,再揭示真相

d、假象。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要的就是你误解,然后告诉你呵呵上当了吧了!

e、言行不一。嘴上承认,但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来;或者说得好听,但说一套做一套。这哪是无厘头,这难道不是现实中人情世故的漫画版吗?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f、想得美(或想着怕),摔得惨。

这也是生活中的常见心理,在做一件事情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脑中有一个预想,而经验告诉我们,往往事实和想的不一样。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先营造美好,或恐怖,再实施打击,反差巨大。

基于顺杆爬和逆向铺垫原则的搞笑内容占了周氏搞笑的大部分篇幅。其心理不过是人们表达不爽的惯用心理,简化如下: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星爷电影搞笑方法及情节安排的基本原则

D、错位

a、名、实不一。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b、张冠李戴,瓜田李下。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这就是俗话说的“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翔,也被当成翔”。

c、抽象层面的问题,具象层面回答;或反之,具体的事务性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回答。

其实就是答非所问,但的确也是有针对地回答,于是会产生爆笑的感觉。一时不明所以,但也不好说他什么,这就是幽默之处。位置比性质重要,如果下面的句子,放在清宫戏里,两个阿哥或者格格在泪眼婆娑地讨论“记忆是痛苦的根源”,那只会让人掀桌子。见下图: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食神》《大内密探》《功夫》,看似对答如流,其实答非所问。

E 规模效应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规模效应,仍然遵循先少后多的原则,不然后面的“多”就不够震撼

F、自我拆穿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自我拆穿

G、明显傻×,仍煞有介事。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还煞有介事。尤其是飞碟帽子,也许是讽刺骗子

H、让严肃者出丑,或在严肃时出丑。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敢把“严肃”拉下马

I、意想不到的NG,精彩的在戏外,仍然剪进来。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星爷念念不忘的假发罩脱落的笑点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J、自己也笑

被嘲笑的人,自己也觉得好笑;笑别人的人,自己样子也可笑,构成了一种双重诙谐(这属于大招,星爷的高级招数,很难copy,很微幽的心理机制,但观影时就会有种莫可名状的强烈喜感)。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笑场”本身也是一种好笑。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K、多角度的慢动作+多角度混剪,笑果出人意表。

周星驰电影的剧作模式与搞笑方法——看了你也能进星辉!(五)

故意放大的任何一个局部的刹那,都是喜感的,微观与宏观的反差

L、文字游戏,谐音与附会。

譬如《食神》里的梦遗,本身这个词的结构与气质很像法号,但他又是个生理词汇,既爆笑又不容置疑,同此逻辑的还有叫屁眼(Pierre)的八两金(《喜剧之王》),他们的共同点是,有字母或印象做支撑,让你不好说什么;再如“不是多了块鱼,是多余你啊”(《食神》);尹天仇跟阿姨打电话问“完全看不到的(的角色)有没有”,阿姨说:“我现在完全看不到你,你不要再打来了。”(喜剧之王)“尽皆过火尽皆疯狂”说的是星爷“要么顺杆爬一万光年,要么逆着你一万光年”的夸张劲,那其实是出于一种挖苦讽刺的逆反心理,对现实人事的不顺眼,恰是非常有道理可循的。而星爷的剧作,节奏,点点滴滴,怎么可能是无厘头,那恰是循规蹈矩,敢不诚惶诚恐的,老老实实戴着镣铐举步维艰的经典叙事体系呵!

【以上文字版权归作者向简(曾用名:重耳)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直接挪为己用者将被追究!原文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334968932/】




发表评论

0/2000字
发布
评论区

微信公众号

站长二维码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0-2019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715号

粤ICP备1702767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