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唯有自己是最清楚的,混的好与不好其实归根到底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有时候人最大的懦弱在于不敢面对内心真实的自我,总是生活在虚荣的世界,当有一天你勇敢的正视自我,你会活的更轻松一些。
何必正人君子,何妨自我解嘲(Why fake righteous, why not self-mockery?)
在周星驰喜剧出现之前,香港风靡的是周润发式的高大英俊潇洒的男性形象,他们英俊潇洒、风度翩翩,靓车美女环绕,他们总是能成功打击对手,即便赌博这样的事情他们做起来都是得心应手、呼风唤雨,用007中一句话形容就是“A man who fears no one, with license to kill”。这样的英雄形象和美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中的主角基本是一个套路的。 然而周星驰却不以为然,在柴静《看见》访问中,他说“那种很传统的很英雄的那种概念,我个人觉得很好笑,就是很不真实,反而有点假的那种,反而有点喜感”。周星驰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像周润发那样的高大英俊潇洒,反而有点市井、有点无赖、有点油嘴滑舌。他会学周润发拉风地出场然后把披风披反掉;也会学周润发出场然后故意走慢让人捧腹大笑;他见到靓女会“过来让叔叔检查身体”;他会油腔滑调让人无可奈何却带回家一群美女;他会不知羞耻挂着食神的牌子欺骗消费者大骂别人。可是他也会为了秋香潜入华府甘做下人;他会嫉恶如仇,见到恶人出刀毫不手软;他会为了心爱的女人滚下台阶遍体鳞伤;他会穿越了五百年去寻找真爱;他会为了双刀火鸡一夜白头……
周星驰塑造的角色就是这样,矛盾却又真实。他的角色不会见到美女装作正人君子,而是会脸红、会调戏、会追求。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正人君子”未必正直,“市侩小人”未必市侩,虚假的呆着面具已经够累了,为何还要在电影中看到虚假的面孔?
自我解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周星驰先生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用极端的对比来表现出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生存状态,然后对这种状态进行解嘲和颠覆。在他的电影里,严肃与戏谑并存,戏谑的同时却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起这戏谑背后的东西。他的电影,就如同两个人在表演,一个人在你的面前极尽癫狂恶搞,而另一个人的眼睛却是冷冷注视着自己,注视着看着自己笑的人们,注视着这个世界,如此清醒,如此尖锐,让我们落下泪水。他不仅关爱小人物,更将小人物塑造成了英雄。在1996年《星光伴我心》中他说“每一个人都会是英雄的”,而《功夫》更将平民英雄武侠情怀发挥到了极致。我们没有几个人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英雄,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为自己而挣扎着努力着,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坚持着,然而我们为何要去信仰一个虚无的英雄呢?这个社会本身就是无数的平民英雄构成的。周星驰塑造角色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真实,这种自我解嘲,让我们每个小人物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共鸣,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电影人,他对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普通人都有着同情、有着爱心、有着关怀。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周星驰时代,是他终结了高大全的英雄时代,迎来了解构和解嘲的时代,关怀小人物的时代,平民英雄的时代。而反观好莱坞,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仍然在横行,而这就是因为好莱坞没有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