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在《功夫》中表达了什么——最自我的作品

星迷号 2019-05-21 17:42:14
0

有人说,最能反映周星驰本人的是《喜剧之王》或《食神》,但是我个人认为,周星驰最自我的作品,其实是《功夫》。十年前,人们看《功夫》看到了其中的打斗和特效;十年后,《功夫》一遍遍在电视重播,人们才慢慢意识到,原来《功夫》不仅仅是打斗和特效。那么周星驰在《功夫》中表达了什么,我们逐条分析:

周星驰在《功夫》中表达了什么——最自我的作品

一、勇气

《功夫》是一部关于勇气的电影。

在2004年,周星驰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功夫》的真正精髓是功夫的精神,那就是勇气,《功夫》就是一部关于勇气的电影,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与强大的恶势力斗争的故事。”“《功夫》的主题就是两个字‘勇气’。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会见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事情,你有没有胆量站出来主持公道?’老实讲我觉得我没有这个勇气,所以我只能寄情于电影,让练就一身功夫的阿星去惩恶扬善,主持公道。”

而电影中,最能体现勇气的地方,在火云邪神与包租公包租婆僵持不下的时候,琛哥在一旁让他用棒子打下去,阿星用一种无厘头的方式爆发了:“你究竟让我打他本人还是打他老母?你搞得我好乱啊!”他明知结果还毫不犹豫地朝火云邪神头上狠狠打下去。在火云邪神肆意炫耀着力量上的绝对优势,把阿星一拳打得陷到地下的时候,阿星还颤抖着手摸到一根小木棍朝火云邪神的头上敲了一下,敲的这一下是对火云邪神精神上的蔑视,也直接导致火云邪神发疯把他打得全身骨节经脉尽碎。

电影中,周星驰不仅用震撼而唯美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勇气的尊崇,而且给了勇气无比强大的力量。真正让阿星脱胎换骨的,正是他敲火云邪神的那一下,勇气使他从一个欺负弱小的小混混成为了一代宗师。

二、挣扎与坚持

在《功夫》中,有一段是阿星被毒蛇咬了之后,自己一个人在交通灯里逼毒。他嘴巴肿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痛苦地把交通灯打出一个个掌印。在《功夫》的导评中,周星驰对这段使用的背景音乐《流浪者之歌》是这样评价的:“有一种凄美的感觉,因为我听到这支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只怪兽,困在一个笼里面,而他自己是不知道的……”这个场景,周星驰就是为了着重表现主角阿星的挣扎。而在阿星童年被欺负的时候,周星驰在导评中这样评论为何要往童年阿星身上撒尿,他说“关于这个想过一段时间,究竟应不应该这样,但是因为这件事对这个人物来讲,是造成毕生的一个阴影,一个伤痕,所以这件事一定要是个极端一点的事情,这个羞辱一定要是极致的,所以就设计成这样了。”

在《功夫》的前半段,由于阿星童年遭受的羞辱给他造成了毕生的阴影,他一直在不停地挣扎,而这个挣扎,不是对客观环境,而是他无法面对自己内心善良一面,无法面对自己童年梦想的挣扎。他欺负小孩子,也充其量就是踩扁了足球,他欺负哑女,也充其量是抢劫一下冰淇淋。可是他面对包租婆,面对四眼仔,面对斧头帮,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力量去欺负,只能口头上装作自己很强的样子。但是怎么看,都想是他对自己的挣扎。无论是他在交通灯里痛苦地打出掌印,还是打劫哑女之后在车后面肆无忌惮的大笑,抑或对肥仔“你信不信我打爆他的眼镜!”都像是他自己的挣扎和苦楚。他说“这个世界,遍地是钱,到处都是女,谁能够下决心就可以争得赢,谁能够把握机会就能出人头地”,他为了加入斧头帮用尽了一切办法,可他面对哑女,终究还是逃不过善良与杀人加入斧头帮的选择与挣扎。在电影中,他不止一次说“你看我不起啊!”他怕的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更怕自己成了被人看不起的那个人。

关于挣扎,周星驰自己也说过一段话“我原本的想法,是那人正站在一个边缘,他本身是一个好的底子,不过环境令他以为想走另一条路。由第一场开始他在挣扎,可见他根本不是一个坏人,他不断在说‘我不是个好人,我要如何如何’,但坏人怎会说这样的对白?一个坏人,他怎会说‘我要杀人,我要做坏人’。那一下他砰一声打下去火云邪神处,其实他是随时都会这样做的。他处在边缘,站在钢线上,就在等人推他一把……那谁去推他一把呢?就是那个女孩子,那女孩告诉他:喂,你忘了呀,你救过我。其实那真正的台词是:喂,你忘了呀,你是好人来的,为什麼你打劫呀?於是他就好矛盾……”根据周星驰本人的想法,阿星本身就是处在抉择边缘不停挣扎的一个人。

电影中,阿星痛苦的挣扎,也苦苦坚持找到自己内心的善良和童年的梦想,终于蜕变成了一代宗师。电影用侧面的方式表现出了阿星的挣扎和对内心善良与童真的坚持,这样的坚持能够有好的结果,《功夫》本身就是一个成人的童话。

三、信念的力量

在《功夫》中,有这样的一幕,少年阿星比一个乞丐拦下,那个乞丐摸着他说了一番话:“哇,不得了啊,不得了啊,你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你知不知啊?年纪轻轻就有一身横练的筋骨,简直是百年一见的练武奇才,如果有一天你打通任督二脉你还不要飞天啊,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人物就交给你了好不?我这里有本如来神掌是无价宝来着,见到你有缘就十元传授给你啦!”结果最后那本如来神掌只值两分钱而已。

关于这个乞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个人本身是个乞丐,歪打正着而已,另外一种说法是这个乞丐是个世外高人,他点拨了阿星。周星驰本人在电影中并没有说明他的身份,我个人认为在这个人的身份上面也没必要去考究。周星驰电影的很多部分是意象化的表达方式,不需要考究的。而周星驰在这里用这个人想表达了什么呢?我认为是信念的力量。

无论那个人是真的乞丐还是真的世外高人,反正阿星拿到如来神掌之后就相信了,他虽然之后受到了羞辱,可是跑掉的时候仍然不忘拿着如来神掌,在他长大之后成了可悲的小混混,他还认真地对肥仔说:“难道我学过如来神掌还要说给你听吗?”如来神掌那本书真实不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星相信了,而且一直坚信,最终信念转化成巨大的力量,促使了他的蜕变。

对于信念的力量的坚持,周星驰不仅在《功夫》中表达过。在1994年《破坏之王》,吴孟达饰演的魔鬼筋肉人骗何金银练无敌风火轮,他不仅相信而且真的去练,终于用这一招制服了断水流大师兄;在开头他坚信那个人是真的窘迫把自己的所有东西包括内裤都给了人家,警察都认为他是打劫,可下一个镜头就是那户人家感叹“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么好的人”。而在西游降魔篇中,玄奘也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周星驰不仅大胆表达出信念的力量,而且用一种极其浪漫天马行空的方式把这种信念神圣化,使信念焕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

四、善良

纵观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似乎永远无法缺少一个主题——善良。他不仅自己演绎的角色,在是在落魄、滑稽的外表下,埋藏一颗善良、悲悯的心,而且他的电影中似乎很少有真正的恶人的存在。《破坏之王》开头他为了帮助一个落魄的人把底裤都给了人家;《喜剧之王》中尹天仇对洪爷说,你奶奶辛苦把你养大,她才是真正的英雄;柳飘飘的“妈咪”在柳飘飘被人打的时候,惊慌失措大叫“别打了,她还是个小女孩”;《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觉得秋香长相平平,但是因为看到了秋香“充满爱心的笑容”才“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国产凌凌漆》里阿漆见到李香琴说了一句话“看来你很有爱心”……

功夫里,善良二字也贯穿了始终。周星驰本人也说过:“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意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他说,打火云邪神的那一棒子,实际上阿星是随时都会做的,他本身就是处在抉择边缘不停挣扎的一个人。但是善良,一直在阿星骨子里。举个例子,在包租婆冲猪笼城寨的居民大吼的时候,阿星说“你看这个肥婆,大喊大叫,死有余辜啊”然后冲包租婆扔飞刀。说到底他还是为了猪笼城寨的居民打抱不平。但是环境使他不断挣扎,他下定决心杀人,结果只打劫了哑女的冰淇淋,他自始至终摆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可是从没有办过大的坏事。善良一直在阿星身体里面,周星驰说“那谁去推他一把呢?就是那个女孩子,那女孩告诉他:喂,你忘了呀,你救过我。其实那真正的台词是:喂,你忘了呀,你是好人来的,为什麼你打劫呀?”哑女助推他找到了本来自己就有的善良。

我很喜欢这么一句话:“能拍出这么善良电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五、童心的力量

在周星驰电影里,总会出现孩童才有的东西。在《功夫》中,棒棒糖是贯穿始终并且促使阿星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物件。在阿星少年的回忆色调都是灰色的,而其中唯一一个彩色的东西,而棒棒糖更是哑女唤醒阿星童年理想和善良的东西,在他被打的半死的时候,用自己的血在地上画出棒棒糖,在电影的结尾,阿星也是开了个棒棒糖店,店的门口就是一个巨大的彩色棒棒糖;而乞丐卖给阿星的《如来神掌》也类似我们同年看到的小人书;在最后的大战,阿星对付斧头帮的围攻就是用的小孩子的踩脚趾,火云邪神都嘲笑他“踩脚趾,小孩子打架才用这一招”,可是他制服火云邪神的时候,也是一招爽利的踩脚趾;阿星下定决心“我要做坏人,我要杀人”,下一秒就说“冰淇淋喔”……

在《功夫》中,不仅有童心的物件,整个电影的漫画氛围就充满了童心。无论是蓝天白云的漫画感,还是包租婆追阿星的像兔八哥的旋风腿,还是在阿星带肥仔去理发的时候,墙角摆着慢慢的漫画书和一个小孩也是全神贯注地看漫画……整个电影都是周星驰童心的集中发泄。

除了《功夫》,周星驰在其他电影也喜欢把儿童的物件神圣化,在《西游降魔篇》中,最后变成《大日如来真经》的正是玄奘一直怀抱的《儿歌三百首》;在《长江七号》中,最后救了周铁的正是他们的外星宠物狗七仔……

周星驰曾经被多方质疑和指责的时候曾说:“我除了童心什么都没有了”。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童心是最容易丢掉的,然而童心恰恰是真贵的,也是最有力量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最终还是婴儿的状态才是终极目标。周星驰在电影中用一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童心的力量,也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深埋已久的童心。

六、宽恕的力量

在《功夫》中,最后阿星被火云邪神顶到天上,一记如来神掌打的天崩地裂,火云邪神口上说“投降了”,可是他还是拿着暗器打算袭击阿星,阿星在火云邪神偏处打出如来神掌把整栋大楼打出一个手印,然后说“你想学啊,我教你啊”,火云邪神才哭着说“我输了”。真正让火云邪神服输的不是那一记天崩地裂的如来神掌,而是云淡风轻的一句“你想学啊,我教你啊”。阿星从火云邪神手中拿过暗器,轻轻一旋暗器飘到天上变成了洁白的佛莲飘到了哑女身边。

周星驰说,自己拍功夫,是为了表达武学的精髓。他在接受Ric Meyers的采访的时候说“The spirit of Chinese Kungfu is like you learn how to fight ,then you don’t have to. To forgive is better than to kill. Actually when you learn Kungfu, ultimately is like how you learn how to avoid this kind of violence.”就像《功夫》里的阿星,他如此挣扎,如此痛苦,练就功夫之后,终极目的却是为了避免暴力。宽恕化解了火云邪神的戾气,使他彻底折服。

在中国传统的功夫片和武侠片中,面对敌人,要么是杀死对方,快意恩仇,要么是苦口婆心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而阿星却说“你想学啊,我教你啊”。一句话,抹去了所有戾气,所有隔阂,当火云邪神仰望着阿星逆光的头颅的时候,他像婴儿一样哭了起来。可以说,“你想学啊,我教你啊”是整部电影的精髓,周星驰把武学的精髓整整提高到了另一个层级,宽恕才是最大的力量。

七、自我牺牲精神

在《功夫》中,周星驰对自我牺牲精神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歌颂。主角阿星在明知打火云邪神会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情况下,仍然狠狠得朝火云邪神的头砸下去,他在被打地全身骨节经脉尽碎的时候还那小木棍敲火云邪神的头。不仅主角,在斧头帮洗劫猪笼城寨的时候,三大高数站出来保护了城寨的居民,在裁缝被琴魔打的时候,油炸鬼本可以避开,但他选择了出来迎战琴魔。在《功夫》中,出现了两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次在乞丐卖给阿星《如来神掌》的时候,一次在包租公包租婆迎战火云邪神的时候。正是包租婆的那句话唤醒了阿星小时候的理想,不是别的,正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仅在《功夫》里,在早期电影中也不乏这样的精神。在《济公》中,济公牺牲自己制服黑罗刹;《回魂夜》中,Leon为了制服恶鬼,让阿群用电锯从头上劈死自己……周星驰在电影里,总是不时展现出他的豪气与大无畏的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仅被歌颂,而且充满了大气与浪漫。

八、维护世界和平

当乞丐卖给阿星如来神掌秘籍的时候,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好吗!”而阿星后来童年理想被唤醒也是包租婆的那一句“自古正邪不两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周星驰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把这句话挂到嘴边,在周星驰和张柏芝通话的时候,张柏芝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他说“身体健康,还有世界和平”,在金庸先生90岁生日的时候,周星驰给金庸先生的题字就是“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这么单纯看似不可思议的理想,周星驰小时候有这样的理想也就罢了,长大之后居然还这样,看到他那双童真清澈的眼睛,我不得不为我的现实、世俗和屈服感到羞愧,也许正是因为单纯,所以才伟大。

周星驰自己做导演的作品,都是非常自我的。《唐伯虎点秋香》是他幽默感的集中爆发、《国产凌凌漆》是他最闷骚最自恋的作品、《喜剧之王》集中表现了他的认真艰辛与坚持、《长江七号》是他对亲情的渴望,而《功夫》则是他的信仰、李小龙情结、功夫情结、怀旧情结、以及对世界的悲悯的集中表现,整部电影,就在于那句话“你想学啊,我教你啊”,可是这部电影表达的实在太多,又过于意象化,以至于刚上映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理解它。庆幸的是,十年之后重映,我们终于有机会来重新认识这部电影以及电影中表达的东西。我很喜欢这段话“为了打通国际市场的《功夫》在特效上最下功夫,塞满动作的100分钟有如过山车呼啸而过,但疯狂视觉轰炸的背后并不是费尽心机的算计,而是透着周星驰“我要做到、我要表达”的强烈意念。这个浑然忘他的“我”、执著追梦的“我”,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


发表评论

0/2000字
发布
评论区

微信公众号

站长二维码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10-2019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715号

粤ICP备1702767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