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是周星驰第一次将群戏的分量超过自己个人表演的电影。在《功夫》上映之初对于这点有相当多的观众表示了失望,而且他们认为周星驰在《功夫》中表现平平,并不出彩。在金马奖之前他接受记者采访问为什么金马奖没有提名最佳男主角,他说“没有入围很正常,因为演得很烂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嘲,因为周星驰在《功夫》里演的非常好。
《功夫》的主角,说是阿星其实也不合适,因为功夫基本上是群戏,包租公包租婆、猪笼城寨三大高手和火云邪神一点不比阿星轻。但是阿星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整部电影贯穿了下来。周星驰设计阿星这个角色的时候,是这样设定的:
“我原本的想法,是那人正站在一个边缘,他本身是一个好的底子,不过环境令他以为想走另一条路。由第一场开始他在挣扎,可见他根本不是一个坏人,他不断在说‘我不是个好人,我要如何如何’,但坏人怎会说这样的对白?一个坏人,他怎会说‘我要杀人,我要做坏人’。那一下他砰一声打下去火云邪神处,其实他是随时都会这样做的。他处在边缘,站在钢线上,就在等人推他一把……那谁去推他一把呢?就是那个女孩子,那女孩告诉他:喂,你忘了呀,你救过我。其实那真正的台词是:喂,你忘了呀,你是好人来的,为什么你打劫呀?於是他就好矛盾,之後隔了一两场戏又去到最後那个转折点,先前推了他,是否就即是让他明白:我明了,原来我是个好人?不是的,戏剧上不是这样,要去到某个位,某个抉择的位,一是这边,一是那边,他就回去自己所属的地方,那一棍结果他打下去个坏人那头。於是最后,我又在破庙round up,元秋元华问为什么你会突然间这样?你还有什麼话说?然後他画了一枝波板糖,其实这就等於告诉大家:其实我就是这样。又是归位的意思。”
阿星这个角色,在童年的时候一心学功夫,“维护世界和平”,结果遭受重创,留下巨大阴影。他走上小混混之路,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童年的梦想和善良产生怀疑,一心要“做坏人”,要“杀人”,可是最终还是无法违背自己内心的善良。有人说阿星的转变太突兀了,怎么从一个小混混突然成了一代宗师的。其实周星驰做了足够的铺垫,只是他的铺垫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
阿星的第一次震动,是在他发誓“我要杀人”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跑去吃冰淇淋,其实这里说明他内心是有童真的。他买哑女的冰淇淋,哑女盯着他看认出了童年的小英雄,他打劫了冰淇淋,跑到车上肆意疯狂地大笑,仿佛笑尽他所有的心酸。此时他还没认出他救了的那个小女孩。
而电影中,阿星在交通灯内的场景也是重要的一个场景。他被蛇咬嘴唇肿大,自己一个人在交通灯痛苦地逼毒,把灯打出一个个掌印,然后莫名其妙出现在肥仔身边,肥仔问他为什么每次出事都没事,他说自己不记得了。
这个场景有如下作用:
1.不仅暗示了阿星有迅速痊愈的能力,即“百年一见的练武奇才”和“万中无一的高手”,还暗示了阿星如来神掌的潜质。
2.交通灯正好是在十字街头,而阿星在交通灯里逼毒。周星驰设置这个场景,暗示了主角阿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痛苦挣扎。
3.暗示了阿星精神上的挣扎。就像星爷自己说的“我感觉到我看到一只怪兽,困在一个笼里面,而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4.最高的高手,常常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高手。实在是——太高了(说这句台词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绝望的表情)! 就像阿星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痊愈的一样。
而阿星下一步的转变,就到了电影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场景。阿星拿着刀子对着哑女要威胁杀她,他搂着哑女的姿势就如同背景上跳舞的《Top hat》男女主角,此时唯美的“只要为你活一天”响起,哑女落下两行清泪,拿出儿时的棒棒糖给他,此时阿星认出了童年救了的女孩,就像周星驰说的,“那女孩告诉他‘喂,你忘了呀,你救过我’,实那真正的台词是:‘喂,你忘了呀,你是好人来的,为什麼你打劫呀?’”此时阿星内心的震动全都写在了脸上,他一时接受不了事实,伸手把棒棒糖打碎在墙上跑了,他赶走肥仔让他回家养猪,满脸写的都是疲惫与懊悔。其实这个时候阿星有很大的转变了,只是斧头帮的突然出现没有给他机会去思考。
在火云邪神与神雕侠侣见面的时候,有一处细节,周星驰的眼神表演非常到位。包租婆对火云邪神说“自古正邪不两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时阿星的眼神闪过一丝震动。因为这句话,阿星是听过的,是卖给他如来神掌的乞丐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好吗?”他想起了儿时的这句话,由于前面有遭遇哑女,他想起来了儿时的理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所以下面发生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前面做好了足够的铺垫,抉择的时候终于来了,在琛哥让他“扬名立万”的时候,他“你究竟让我打他本人还是打他老母啊,你搞得我好乱啊”,毫不犹豫地打斧头帮大佬琛哥的头,然后全力向火云邪神打去。他被火云邪神把头打到地底下的时候,还不忘拿起小棍敲火云邪神的头。在这里他不仅做出了抉择,而且是做出了最惨烈的抉择。在他自己性命不保的时候,仍然敲火云邪神的头,从精神上就是对火云邪神的蔑视。在包租婆“你有什么心愿,你讲啊”的时候,他用血在地上画出棒棒糖,这样的表达方式,简直是壮烈至极、诗意至极、浪漫至极!
在电影中,阿星的每次蜕变都有意象来表达。在第一次蜕变时,周星驰用破茧成蝶来表达阿星的精彩蜕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儿时梦想的唤醒,让他完成了破茧成蝶,从小混混蜕变成了白衫黑裤的一代功夫大师。
而阿星的第二次蜕变,用的意象是苍鹰。火云邪神蛤蟆功把他顶到高空,他脚踩一直飞过的苍鹰,抬头看见佛状的云彩,终于参透了如来神掌的精髓,他沉默双手合十,只轻轻出掌就排山倒海,飘然落地之后衣屑纷飞,如同白鸽羽化;接下来一掌“擦面而过”,拿下邪神手中暗器,银针落地发出清脆响声,最狠毒的暗器在他手中如莲花般绽放,像竹蜻蜓一样飞向天边化为佛莲,“你想学啊,我教你啊”,让火云邪神彻底折服。他没有说教“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而是如此简单的一句,此时他不仅已经是“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功夫大师,更是参透了功夫精神和精髓的得道高人。
然而他并没有将自己独立于这个世界,而是开了个糖果店,巨大的糖果模型昭示着他孩童般的内心,此时哑女来了,她和哑女回到童年,携手回到了糖果店。也许这是所有武侠题材的作品里最完美的结局,我们的人神阿星最终回归普通,完成自我的心灵救赎,寻找到真爱。
从功夫的开始,一直到最后,阿星都不停在挣扎中找到自我,领悟真善美,完成心灵的自我救赎,领悟武学的精髓,人生的意义。他一次次挣扎,一次次蜕变,当他破茧成蝶的时候,是本我的涅槃重生;当他到最后被顶到天空中脚踩苍鹰,淡然地仰望着佛状的云,与天地共呼吸,大彻大悟、天人合一;而当他最后暗器在他手中如竹蜻蜓般飘然飞走化为佛莲,“你想学啊,我教你啊”,谓心服口服,不过如此。而那看上去得道升仙的高人,却仍是我们最可亲近的阿星。
在《一代宗师》中,宫二说武学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她说她“见到了自己,见了点天地,可是没见到众生”。王家卫穷尽十年,仍然在见众生上困惑。而周星驰在《功夫》中,破茧成蝶见到了自己,仰望云端见到了天地,宽恕火云邪神见到了众生。如此境界,让周星驰举重若轻表达出来,实在非凡人能及。
阿星这个角色,其实是个不太容易演绎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是反差最大的,不仅要演出小混混的落魄和可悲,演出他内心的挣扎于无奈,还要演出之后一代宗师的风范。电影层层推进,阿星的气度与风范逐步提升,直到最后以的偶像李小龙的造型最性感最严肃地站在那里。由于角色的设计和周星驰以往的角色特点不同,周星驰在《功夫》中的表演放弃了以前的油嘴滑舌和俏皮,而是真的狠起来,真的可悲起来,也真的严肃大气了起来。有人说,这不像周星驰,其实这才是周星驰内心最渴望成为的形象,勇敢、强大、正直、宽容。
周星驰在《功夫》中的表演,是很内敛的,也是返璞归真的,他的眼神在里面极其出彩。在他拿刀打劫哑女的那场戏,他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化简直堪称经典。而从开头到最后,周星驰的眼神一直在表现阿星的内心与精神状态的变化。但是周星驰并没有放弃表情和动作,只是他这次的表现相当内敛,但是毫无做作之感。
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周星驰对这个角色倾注的心血,在阿星与肥仔在街边蹲着的时候,他拿起街边一根烟头抽了起来,这时候四眼仔跑过来他才冲四眼仔大吼大叫。当时拍摄之前,周星驰是没有设定这个动作的,他在拍戏的时候,见到街边有个烟头,顺手拿过来就吸了起来。这一吸烟,加上背景里乞丐捡烟头吸烟和他口中“你看那帮乞丐,没个上进,不知所谓”形成鲜明反差。周星驰这个人平常是非常讲究干净的,他每天早晨晚上都要洗澡,而为了拍戏,他不惜吸街边随便捡起的烟头,后来有记者问他,他说拍戏嘛,没办法,也不在乎了。
周星驰在电影里,以一个人的表演,将整部电影的风格层层推进,更将阿星的境界层层推进和提升,虽然戏份少,但是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这种演技,才是真的难得。反观周星驰指导的《西游降魔篇》的文章,虽然戏份比《功夫》里的周星驰多了很多,但是他却没有能够支撑起一部电影和很好地演绎主角的变化。
前不久,周星驰说自己不再会演戏了,转向了幕后。实在是非常可惜,简直暴殄天物。因为周星驰在《功夫》之后的表演,相对于之前,返璞归真,更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他出现在银幕上了。人们总有毛病,直到失去了才直到珍惜,直到有了对比才知道它的好。周星驰独一无二的表演,或许真的是他转向幕后我们才意识到可贵。
庆幸的是,这次哥伦比亚重映《功夫》,终于给了我我这个铁杆星迷在大银幕上看到他的机会,也许这真是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他,虽然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每次想到这,我都会落泪。